云南省数字新媒体产业园启航
发布时间:2024-01-11
浏览量:4382
2024年1月10日下午,云南省新媒体协会会长郑桂文与昆明誉恒软件基地开发建设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晓东在昆明经开区签订《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建设运营“云南省数字新媒体产业园”,合力打造7.6万平方米规模的数字新媒体产业集聚区、生态区、服务区。
省委网信办、省商务厅、省文旅厅、省工信厅、市委网信办相关领导,省新媒体协会班子成员及会员单位、省民营企业家协会云茶专委会、昆明新媒体协会代表、网络大V代表、媒体记者等到场共同见证签约仪式。
打造--全省数字新媒体产业生态园区
云南省数字新媒体产业园位于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云景路,毗邻昆明经开区管委会办公大楼。
“经过前期长达数月的考察、调研和论证,并依据区位优势、园区生态、营商环境等,我们最终选择落地此处。”郑桂文表示,产业园将依托云南省丰富的文旅及农特产品资源,集合产业生态、人才体系、物业配套、招商政策等优势,广泛吸引全国数字新媒体产业相关企业和人才汇聚于此。协会将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积极整合资源,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服务,确保产业园的顺利建设和运营,从而积极推进云南省新媒体与数字经济产业的发展壮大,助力云南省经济社会的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昆明誉恒软件基地开发建设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晓东在签约仪式上介绍了云南省数字新媒体产业园的情况,园区占地面积96亩,目前用于省数字新媒体产业园建设的四栋物业(1栋、6栋、7栋、8栋)地上面积约7.6万平方米,地下建筑约1万平方米,共计约8.6万平方米,目前已建成投入使用、并具备完整招商入驻条件。周晓东说,期待大家共建园区、共创财富、共享荣耀!
省新媒体协会理事、网络大V代表罗富强发言说,我们每位新媒体人士和企业都相当于“一架战斗机”,我们都需要集群、远航作战的“航空母舰”,我们将从产业园起飞,拓展更广阔的疆域,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据悉,省新媒体协会将依托誉恒公司7.6万平方米园区物业,整合行业资源和新媒体产业、MCN机构、直播电商业态、供应链上下游体系、物流仓储配套等企业,合力打造全省数字新媒体产业生态园区和人才聚集园区,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新媒体文化传播区,同时建立线上线下融合的数字化供应链平台、电商选品中心及物流、云仓配套体系,建立网络名人和直播达人文化交流、创新创业平台,建立新媒体与数字经济产教融合平台等,努力将其建设成为“自生态”“花园式”“智慧型”产业园。
行动--夯实基础助力云南经济发展
近年来,云南省新媒体创新载体、畅通渠道,让互联网成为了解群众、贴近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的新途径。2022年11月1日,经省委网信办批准、省民政厅核准,云南省新媒体协会正式成立,协会首批会员达到201名,涵盖省内融媒体企事业单位、广播电视及网络媒体机构、新媒体企业及从业人员、网络名人、直播达人等。
过去的2023年,在省委网信办、省民政厅的领导和关心、支持下,省新媒体协会获得长足的发展,在这一年里,协会共组织公益活动2次、组织召开网络大V座谈会4次、成功开展“网络大V云南行”12次、组织60余名网络名人推荐2023昆明国际旅游交易会,仅抖音平台的话题流量就达2亿次以上,同时成功承办了由省委网信办、省商务厅、省农业农村厅联合主办的“云南美好生活”2023电商直播节等各类活动。协会积极开展自身建设,创建14个新媒体平台账号,形成全平台推广矩阵。
郑桂文表示,过去的一年,协会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围绕省委、省政府重大政策、重要精神、重点工作及网络舆论热点,及时反馈网民诉求,积极做好正面宣传、回应舆论关切、化解社会矛盾,营造健康文明、团结向上的网上舆论环境。同时协会还不断推出主题鲜明、制作精良、效果突出的新媒体作品,生产网络爆款精品,加强云南网络大V和直播达人推广工作,使党的方针政策通过互联网“飞入寻常百姓家”。
发力--依托园区步入发展快车道
2024年,依托云南省数字新媒体产业园,协会将积极参与“云南美好生活”2024电商直播节、云南省正能量建设大会、云南网络文化节、大V沙龙等,组织云南新媒体论坛,继续举办并打造“网络大V云南行”活动品牌等,开展各类网络公益活动,持续提升协会影响力的同时,建立网络名人和直播达人库、云品供应链。截至目前,协会网络大V库已吸纳800余人(新浪微博、抖音、快手、小红书、今日头条等各平台均有分布),今年将进一步梳理分类,实现网格化管理与精细化服务。
“我们将继续加大对新媒体从业者的培训,强化思想政治觉悟和理论素养,锤炼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提高认识水平。”郑桂文提出,针对发展实际,协会将积极推进网络主播自律公约,开展对违反行业自律行为的专题评议,强化社会责任,规范从业行为;探索制定新媒体从业标准,发布具有广泛覆盖力、权威影响力的新媒体指数、年度发展报告等;压实互联网企业的主体责任,坚持正能量是总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用得好是真本事的原则,找到与网民同频共振的传播点,提升作品的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有效性;扩大主流价值的声音,不为了流量“随波逐流”,共建文明有序的网络生态环境;扛起画好网上网下同心圆的使命,努力把广大网民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让互联网更好地发挥凝心聚力,增进共识的作用。